华文文苑奇迹网>穿越>混在大明搞社团 > 第二一二章 人民的觉醒
    “你们的礼义廉耻何在?”

    安希范继续咆哮着。

    “二老爷,收我们七成租,那你们的礼义廉耻何在?”

    另一个佃户勇敢地反击道。

    然后他推了一把前面的同伴,两人撇下安希范,赶紧去申报刚刚被抄的安家田产去了。

    安希范愕然地看着他们背影。

    “父亲,咱们回去吧!”

    他二儿子安广誉看他气得有些发抖,赶紧起身扶住了他。

    然后就看见安希范的目光转向头顶,阴沉的天空中一点雨滴落下,安希范的身子抽搐了一下,骤然间张开口对着天空喷出一口鲜血……

    “这血喷的,真壮观!”

    前面门内一张露天的办公桌后,杨信看着这一幕惊叹道。

    当然这不关他的事情。

    在安希范两个儿子的哭号中,杨佥事继续接待那些申报的佃户。

    他手中其实有县衙的记录,所有田产理论上在县衙都有记录,任何土地交易的官契都有契尾也就是存根,这个是保留在衙门里的,但因为功名免税,导致大量土地被隐瞒。一个功名免税的确不多,国官员和士子加起来,最后理论上其实也不算太多,但问题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,因为有了这个特权,他们需要的只是互相勾结隐瞒田产。

    一个举人免税额的确不多。

    可他都举人了,那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做官,甚至到知县家乡去做官,明朝知县其实多半都是举人出身。

    并不是说非得进士。

    大明朝两百多年才出了两万多进士,国总共一千多个县,根本不可能以进士为主,更何况还有其他各级衙门,最后实际上多半都是举人出身,甚至还有监生和贡生出身。知县在家乡肯定同样也靠这种特权发财,大家都是要靠免税隐田的,捅开了对谁都不好,于是互相隐瞒就行了,无论有多少土地,实际在官府记录上就是免税额以内。

    这是普遍现象。

    所有地方,所有官员和士绅统统都有。

Baidu
map